仙佛慈訓
仙佛慈訓: 世人何必鎖眉間 只因點點計較先 世人何必愁人天 只因點點不平念 世人何必怨人天 只因點點挫敗前 世人何必悲傷田 只要寬容平淡念
散亂之災
口散則神氣耗,舌動則是非生; 心亂則理不明,人亂則秩序不順; 口不妄言,身不妄行,心不妄動。 錄自 聖佛慈訓
瞋之害
氣欲順而不逆,欲柔而不強,欲定而不亂,欲聚而不散。 欲瞋則氣逆而不順,強而不柔,亂而不定,散而不聚。 故瞋不僅在身體上、心理上、自性上,都有很大的障礙。 --錄自聖彿慈訓
捫心自問
第一:是否心知滿足而無貪求? 第二、是否心能忍辱而無瞋怒? 第三、是否心能看空而無瘀迷? 第四、是否心能淡泊而無愛著? 第五、是否心恆惻隱而有仁德? 第六、是否心能修惡而存義節? 第七、是否心能謙讓而知禮儀? 第八、是否心明是非而有智慧? 第九、是否心存忠信而得赤誠?...
難以受益的原因
第一、心存芥蒂難以受益。 第二、心存隔膜難以受益。 第三、心存懷疑難以受益。 第四、心存憤怒難以受益。 第五、心存牽掛難以受益。 第六、心存自滿難以受益。 第七、心存不滿難以受益。 第八、心存怨恨難以受益。 --錄自 仙佛聖訓
和諧
有了和諧的心理,就沒有自私、是非、爭執、痛苦、煩惱產生; 人的心靈如果平衡,便是中庸之道。 中庸之道,就是不過緩,也不急燥、不偏激、不消極。 有和諧的心理,就沒有人相。 和諧便能產生和氣,氣和便能與天地相貫通,與鬼神相感應,與人事相和合。 善人和氣一團,惡人戾氣一團。...
難醫之病
心理最難醫的是癥結,(心有千千結) 自性最難醫的是癡病, 真藥醫假病,真病無藥醫。 -- 錄白 活佛師尊慈訓
難治與易治之症
身心之外祈得的傷感易治, 身心之內所得的傷感難治; 外感之傷易治, 內感之傷難醫; 外魔易伏, 心魔難治。 錄自 聖佛慈訓
卻病之道
慎風寒,節嗜慾,是從身上卻病; 省憂慮,戒煩惱,是從心上卻病; 改過錯,去貪瞋,是從性上卻病。 --錄自 院長大人聖訓
心身
心身修善,令性安樂; 心身造惡,令性受苦。 心身造業,由性擔負; 心身造福,由性受用。 -- 錄自 仙佛聖訓